本网讯(文学院 邓丽 报道/摄影 孔春)为充分发挥影山文化优势,进一步挖掘影山文化品牌资源,持续夯实校地合作基础,探索新型文旅融合发展路径,7月8日,文学院暑期“三下乡”两只实践队伍持续在独山县影山镇开展“走影山之路,扬黔学之光,助文化之兴”主题调研。

晨光熹微,远处层峦叠嶂的喀斯特山峰如黛,薄雾轻笼,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水墨画卷,师生们踏着蜿蜒的山路走访了花灯大剧院、奎文阁、莫友芝故里、翁奇村杨六郎组等地。实践队员感受到了影山文化的深厚底蕴,特别了解到奎星阁的历史渊源:“奎文阁由杨家主持修建,莫家题序,杨莫两姓世代交好,为影山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历史佳话使实践队员意识到:影山不仅是莫友芝笔下“山水清音”的灵感之源,更是民族交流长期积淀的精神原乡。

在净心大观园,师生们对独山县女企业家、县妇联常委、黔南州“最美巾帼奋斗者”莫品应进行访谈。莫品应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规划,重点提到康养旅游的特色拓展方向:“计划开发食疗康旅、药疗康旅、茶疗康旅等特色项目,充分结合影山的地域资源与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她强调,影山文化对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将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推动“文化+康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师生们同时走访了莫氏宗祠、茶天堂、杨家大院、天承殿、诸子堂等地。斜阳映古建,茶园涌碧浪,睡莲缀庭院,师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影山镇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深入了解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展开了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寻“影”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