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学院 焦娇 阳金凤 图文报道)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7月7日,文学院院长杨经华、院党委副书记贾秋玲带队,36名师生分别赴台江县、独山县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台江实践队前往台江县人民政府开展座谈交流。台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进红对我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此次校地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挖掘与传播,希望这次跨越省会城市与苗疆县城的对话能开出“幸福的花朵”,并滋养出累累硕果。

参会人员观看台江县文体旅宣传视频,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任福正汇报台江县苗绣产业、独木龙舟文化保护传承及“村BA”品牌推广等情况。实践队成员围绕苗绣产业发展、非遗文化活化利用等调研主题进行交流发言。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能职责表示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贾秋玲感谢台江县委县政府对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践队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并表示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独山实践队前往影山镇便民服务中心召开座谈交流会。杨经华介绍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初衷与目标,强调影山文化作为贵州重要地域文化之一,其传承与活化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为影山文化的传播与文旅融合发展贡献高校智慧。
独山县影山镇党委书记柏志远介绍了影山镇在影山文化保护与开发中的现状与挑战,独山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文龙斌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影山文化的历史渊源,独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黎祖酉,独山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杨绍忠分别从文旅资源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基层宣传等角度与实践队展开深入探讨,为后续调研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与线索。

实践队前往独山县莫友芝纪念堂进行实地调研。杨经华以杜甫草堂为例阐释文化价值的挖掘逻辑:“杜甫草堂的成功,在于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推广——其‘雅文化’定位与武侯祠‘俗文化’互补,形成了成熟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文人的价值需要后代持续阐释才能彰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