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学院 杨露 报道/摄影 徐睿捷)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利用贵州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色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0月10日,贵州省苗学会到我院拟商共建“高坡街上文化经济研究院”。贵州省苗学会常务副会长杨政洪,学会原秘书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麻勇斌,贵州民族大学、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翼教授,苗学会副会长、贵州民族大学梅军教授,贵州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导师团文化产业分团学术团长、文学院院长杨经华,副院长张武桥、武晓丽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

花溪高坡苗族乡街上村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是中组部、中财办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建设的全国红色美丽乡村。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在佯攻贵阳中驻扎高坡街上村,留下深厚的红色文化遗产。杨政洪表示,苗学会新制定的发展纲要中,最重要的转向就是从“叙述苗学”走向“发展苗学”,“高坡街上文化经验研究院”的筹办就是“发展苗学”的实践。他希望依托高校学术力量,构建一个集研究、传承、传播、服务于一体的文化平台,为民族地区诸如高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杨经华详细介绍了学院的专业方向及学术团队,指出文学院长期根植黔学,深入贵州广阔大地,书写大地论文。近年来,文学院多次深入高坡街上村发掘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记忆及厚重的苗族文化资源,联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旅游地理信息工作委员会进入街上村开展“禾力乡村·徒步贵州”活动,为展示生态、美丽、多彩的贵州乡村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苗学会拟商共建“高坡街上文化经济研究院”,将有利于学院深入利用深厚的学术优势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文学院教师吴小花汇报了“高坡街上文化经济研究院实施方案”的缘起并对方案可行性进行了前期的预设,李天翼教授展示了西江文化研究院的成果和运行管理经验,麻勇斌研究员对“高坡街上文化经济研究院”的近期、远期目标以及如何科学规划进行了分析。
经过充分讨论,大家就筹备成立“高坡街上文化经济研究院”初步达成了共识,为高校与民间学会及地方政府三方联动携手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翻开崭新一页。文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地方合作,共同推动高坡街上村文化经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创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