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的创建,源于1978年恢复贵州财经大学建校时期的基础部中文教研室。2003年组建文化传播学院。2015年因学校院系机构优化调整,与法学等学科一起组建文法学院。2020年12月组建文学院。学院经过近40年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积极践行和弘扬“守正贵德、经世致远”的院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地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培养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贡献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院设有中文系、传播系,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5个本科专业,其中广告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有数字营销传播微专业1个。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5个二级硕士学位点;有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25年9月,现有教职工96人,专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人,在读博士2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76人,研究生240人,留学生38人(本科生17人,研究生4人,语言预科生4人,短期交换生13人)。 学院现有省级创新团队“大数据驱动下贵州传媒发展研究创新团队”、“民族地区长征线路红色文化遗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网络舆情研究所、贵州财经大学黔学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学研究所、贵州生态农业品牌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传播系获“省级学术先锋号”称号。在做强科研的同时,坚持走校企、校社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确保办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院努力把文化传承当做学院的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参与《贵州文库》的编撰,开展贵州乡村文化、贵州红色文化尤其是长征文化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深入开展乡村社会调研,以专业特长,为乡村生态农业品牌的策划与宣传贡献智慧,助推绿色生态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助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由作家、编剧欧阳黔森,导演、编剧毕赣2位名家领衔,在我院重点打造建设欧阳黔森工作室和毕赣贵州工作室,以贵州财经大学为起点,辐射带动全省各高校、各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到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中来,努力打造一批体现历史高度、彰显时代精神、具有贵州特色的精品力作,培育一支业务精湛、梯次衔接、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立足作品创作、人才培养,在文艺名家项目工作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平台服务功能,完善制度保障,发挥文艺名家“传帮带”作用,通过文艺项目创作研讨、培训、交流、展示、展演等形式,实现“创精品、育人才”的孵化目标。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及沿线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立足“中国-东盟国际教育交流周平台”,举办系列活动,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故事作出积极贡献。(更新于2025年9月)
|